比特幣再上歷史新高,但這一次,市場的情緒顯得異常冷靜
比特幣站上 12.3 萬美元,再寫歷史新頁
7 月 14 日,比特幣盤中觸及 123,153 美元,創下歷來新高。總市值一度突破 2.43 兆美元,超越亞馬遜,成為全球第五大資產,僅次於英偉達、蘋果與微軟。這場暴漲主要受到美國現貨比特幣 ETF 資金持續湧入、政策面利好預期以及市場對宏觀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推動。部分分析指出,投資人正將比特幣視為對抗通脹與避險的「數位黃金」。
機構火力全開,散戶仍在觀望
與過往創新高時的熱度相比,這波突破並未引發明顯的散戶追漲潮。根據Google 搜尋趨勢顯示,近期「Bitcoin」相關搜尋量並未出現明顯飆升,與 2021 年和 2017 年創高時的群眾熱潮相比,顯得異常冷靜。Bitwise 的研究主管 André Dragosch 亦指出,這波上漲主要由機構資金推動,「散戶興趣幾乎看不到」。對於不少投資人而言,看到比特幣已經漲到 12 萬,內心第一反應不是 FOMO,而是「我錯過了」。在這樣的市場結構下,比特幣似乎還處於一個尚未過熱的階段。這或許為後續行情留下更大的上漲空間。
分析觀點:結構穩健,仍有上行空間
針對後市發展,不少市場分析認為比特幣的漲勢仍未到盡頭。多位分析師指出,從鏈上數據與資金流向來看,機構投資者仍在穩定加倉,尚未出現明顯獲利回吐跡象。部分長期策略型基金正將比特幣納入資產配置,作為宏觀不確定時期的對沖工具。此外,部分投資機構也開始調升對年內比特幣價格的預測,認為在宏觀環境與政策利多雙重推動下,比特幣仍具備創更高新高的潛力。
結構轉變:新一代散戶正在潛伏?
儘管傳統散戶尚未全面回歸,但 ETF 中的大量資金實際來自「零售主導型帳戶」,只不過這些用戶透過證券商與退休基金平台分散參與。說明零售資金其實已透過更分散、更穩定的管道進場。這種「低調入場」的新模式,正在改變比特幣的市場節奏。與以往直接購幣炒作的模式不同,如今的散戶選擇以更保守、更長線的方式參與市場,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何在價格屢創新高的當下,卻未見熱度暴漲。至於傳統散戶何時真正大規模回場?或許要等比特幣再度成為社交媒體與搜尋引擎上的主角時才會到來。如你認為散戶尚未入場反而是利好,那麼你會選擇現在進場嗎?還是繼續觀望?
*免責聲明: 本文僅作資訊分享之用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加密貨幣市場波動劇烈,請審慎評估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