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主導試點,業界積極響應,穩定幣與ETF代幣化將帶來什麼改變?
少量穩定幣牌照先行,制度設計重點放應用落地
隨著《穩定幣條例》預計下月正式生效,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近日表示,首階段將審慎發出「少量」穩定幣牌照,專注推動具備實際應用場景的試點項目。他強調:「如果牽涉到其他司法區的貨幣,就要和相關機構討論。」這同時為人民幣穩定幣的跨境可能性留下空間。金管局計劃本月內公布監管細則,涵蓋反洗錢及牌照申請要求,目標於年底前發出首批牌照。
港府頻釋積極信號,穩定幣應用聚焦跨境與新興市場
許正宇指出,政府將「帶頭」推動穩定幣於跨境支付與新興市場場景落地,特別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本幣貶值及金融風險。他明確表示,穩定幣發展不僅限於港元,未來將涵蓋多幣種及跨司法區的可能。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補充,目前已有準穩定幣營運商與署方洽談落戶,預計條例生效後不久將有企業正式進駐香港。他指出,過去兩年半,已有630 間內地企業來港設點, 反映香港作為「出海跳板」的地位。據市場觀察,不論是來自傳統資本,還是新晉創業者,「搶灘」穩定幣賽道的熱度正逐步升溫。
同時,全球主要經濟體亦正加速規劃穩定幣制度。美國總統特朗普於今日( 7 月 19 日)正式簽署《GENIUS法案》,該法案為首部聯邦加密貨幣法規,首次將穩定幣納入官方貨幣工具框架,並強制要求 1:1 儲備、定期公開資產構成。此舉被視為美國為穩定幣鋪上制度紅毯,也意味著全球合規框架逐步成形,為香港加快跨境場景探索釋放更大政策空間。
資產代幣化邁向新階段,從綠債擴展至 ETF 與金屬
除了穩定幣,資產代幣化亦是政策重點。許正宇透露,政府將持續探索交易所買賣基金(ETF)及金屬等資產代幣化的可行性,繼綠色債券代幣化試點後,期待藉此提升資本市場效率與透明度。今年以來,香港市場上已經有超過 210 隻 ETP(交易所買賣產品)上市,涵蓋股票、債券、大宗商品及數字資產等多種資產類別,彰顯傳統金融與新型資產的融合趨勢。
資金與企業加速入場,代幣化基金落地、Web3巨頭佈局
業界也迅速響應政策節奏。華夏基金(香港)於7月17日推出兩支新代幣化基金——華夏美元數字貨幣基金及華夏人民幣數字貨幣基金,與今年2月獲批的港元數字貨幣基金,共同構建完整的代幣化貨幣基金系列。其中,華夏人民幣數字貨幣基金更是全球首支以人民幣計價的代幣化基金,具標誌性意義。另一方面,包括Animoca Brands在內的 Web3 領域企業亦表達有意在港開展穩定幣相關業務與發展。
你認為香港推動代幣化的下一步應該聚焦在哪?
在制度逐步落地與資金快速進場的雙重推動下,穩定幣與資產代幣化正加速從概念走向應用。
未來,香港更應聚焦於強化跨境支付基礎設施,還是打造資產代幣化的全球市場接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