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場荒誕的鏈上劇本裡,黑客不僅大規模鑄造代幣並套現數千枚 ETH,最後竟又半數資產被釣魚團隊洗劫,讓整個市場看得瞠目結舌。
連環攻擊揭開序幕
9 月22日,社交協作協議 UXLINK 遭遇重大安全漏洞,被盜資產規模超過 1130 萬美元。黑客透過合約控制權限漏洞,短時間內鑄造增發超過十億枚 UXLINK 代幣,並透過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迅速兌換成約 6732 枚 ETH(近三千萬美元)。這波操作不僅對代幣經濟造成毀滅性衝擊,UXLINK 代幣價格更在數小時內暴跌近八成,市場信心瞬間崩潰。
黑吃黑的戲劇反轉
就在外界以為黑客全身而退之際,事件迎來最戲劇化的一幕。據鏈上數據觀察,這名黑客隨後遭到知名釣魚團隊「Inferno Drainer」設下的陷阱,因誤簽惡意合約,最終被轉走約 5.42 億枚 UXLINK 代幣。換句話說,黑客辛苦得手的戰利品,幾乎有半數再次落入另一批攻擊者手中。這種「黑吃黑」的場面,在社群裡引發了強烈討論,有人戲稱「連黑客都躲不過 Web3 的釣魚」。
社群熱議與信任裂痕
社群對此事件的討論熱度持續高企。許多觀察者一方面對黑客反被收割感到解氣,另一方面也對 UXLINK 協議的安全治理提出嚴厲質疑。有分析指出,這次漏洞暴露了代幣鑄造權限與合約治理的結構性風險,「安全審計」與「多重簽名」並非萬靈丹,如果內部設計仍留有後門或可被濫用的權限,依舊可能釀成災難。
資金流向與補救挑戰
鏈上數據顯示,黑客套現所得的部分 ETH 已被換成 DAI 等穩定幣分散轉移。UXLINK 團隊則緊急聯繫交易所凍結可疑地址,並提出可能進行代幣兌換(token swap)與合約重啟的補救方案。但市場對於後續的信任重建,依舊保持觀望。投資者與用戶最關心的問題是:這樣的治理結構是否還能支撐一個社交協議的長期發展?
從荒謬到警醒
這場「黑客大鑄幣 → 暴跌套現 → 反遭釣魚」的連環戲碼,雖然荒謬卻真實發生,也再次提醒整個 Web3 生態:
• 技術漏洞與治理設計的風險比想像中更致命;
• 「黑吃黑」並未減輕用戶與市場的損失,反而進一步侵蝕了信任;
• 對於社交類 Web3 協議而言,信任就是核心資產,若無法保障資金與代幣安全,再強的社群敘事也可能在一夜之間坍塌。
這次事件裡,黑客與釣魚團隊都扮演了「破壞者」的角色,而真正承受衝擊的,卻是持幣者與生態參與者。你認為,Web3 項目在治理與安全上,應該如何建立更堅固的防火牆,才能在風暴來臨之前把門守住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