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sa 把 USDC、EURC 等穩定幣接進 Visa Direct,讓企業能先用穩定幣把錢「充進去」,需要打款時直接走 Visa 的網路,資金不再被動躺著。

從預存法幣到預存穩定幣
以往做跨境付款,企業常被迫在不同市場預先存放大筆法幣備用金,週末、節假日還要等清算,資金週轉效率低。Visa 公布在其 Visa Direct 平台上啟動「穩定幣預資金(prefunding)」試點:企業可用穩定幣預先入金,Visa 直接把這筆金額視為 「money in the bank」,需要支付時即可調度;收款方仍以當地法幣收款,不需接觸加密資產,流程對終端幾乎無感。這等於把「備用金」從多地法幣帳戶,搬到一個可即時調用的鏈上餘額,結算週期從「天」縮到「分鐘」。
試點選手:USDC 與 EURC 登場
試點由 Visa Direct 主導,目標對象是銀行、匯款公司與其他金融機構,優先處理高頻跨境撥款、供應商或薪酬類場景。外媒報導指出,首批納入 USDC 與 EURC 作為試點資產,這是美元與歐元兩條結算走廊的可驗證起點。 Visa 稱試點採「選定夥伴」制,並計畫在 2026 年走向更廣泛開放。
監管明朗與競速加速
今年美國通過的穩定幣框架 GENIUS Act 帶來更清晰的合規邊界,傳統機構對「把穩定幣納入既有支付軌道」的接受度明顯提升。Visa 此次並不是要重建一套獨立系統,而是把穩定幣當成現有網路的流動性來源 與結算層補強,減少預存法幣的需求與時間成本。
對企業財務的直觀意義
更少預存、更快可用:用穩定幣作為「待命流動性池」,撥款窗口從幾天縮到分鐘級;跨時區與非營業時段成為「可運行時」。
對跨境電商、出海 SaaS、全球化折扣/退款場景,現金週轉壓力可望下降;對高頻出入金的匯款商與平台方,財務營運更易標準化與自動化。
產業連鎖反應,已悄悄開始
從卡網到法幣出入口的整合,過去一年已不只一個案例,穩定幣被拉進「日常支付」與「企業撥款」兩端:今年早些時候,卡組織與基礎設施夥伴推動的穩定幣支付卡在多地啟用;如今再把穩定幣放到企業級預資金的「池子」裡,B2C 與 B2B 兩條路徑逐步接合。
同時,區域市場的零售端也在試探,例如像 GrabPay、GCash 等東南亞電子錢包也開始探索與 USDC等穩定幣的互通試驗,把「Web3 支付」帶進 Web2 商戶場景,替結算層升級創造更明確的入口。
Visa 把穩定幣當成「跨境備付金的新型態」,先解決資金被動躺在帳上的老問題;收款仍是法幣、流程藏在後台,但速度、可預期性與資金效率,對企業金流是實打實的升級。若試點跑通,未來看點在:與銀行即時支付系統的銜接、更多清算貨幣與幣種組合、以及網路穩定度與成本結構能否真正被市場驗證,並支撐它走向更大規模的採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