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幣安說「這只是教育內容」,市場卻聽成了「卡牌RWA 要起飛」。

幣安點名Pokémon卡項目後秒删文?
日前,幣安發布分析專文【寶可夢 x 區塊鏈——為什麼代幣化的寶可夢卡牌和其他資產可能成為下一個熱門話題】,並點名特定鏈上项目,引發社群對幣安「策略訊號」的聯想。文章迅速被轉貼在 X(推特)和社群上瘋傳引用。隨後,幣安聯合創始人何一在 X 上回應:表示該文屬教育內容,由於被不當引用為「官方立場」,為避免誤讀,相關內容已刪除。這場「上架—傳播—下架」的連鎖,讓 TCG 上鏈話題瞬間衝到風口。
為何撤下?從合規到生態與技術的考量
首先是合規敏感度。現階段熱門的卡牌平台多採「抽包/盲盒」等隨機機制,與「扭蛋」「戰利品箱」的商業邏輯相近,在部分法域屬高風險地帶;平台玩法若被解讀為「帶有賭博屬性」,大型機構通常會格外審慎。
其次是生態利益與策略。當前這波 TCG 熱度的卡牌代幣化平台,主要集中部署在 Solana 等鏈上,與 BNB 生態的直接正向聯動有限,容易被解讀為「幫別人放大敘事」。在節奏過熱時,選擇降溫屬於常見的品牌風險控制。
而更核心的技術層問題,則在於上鏈方式本身的爭議: 目前幾乎所有熱門的卡牌代幣化平台,採用的都是「鏈上憑證+實物倉儲」模式。卡牌的實體由第三方保管,NFT 僅作為倉儲憑證;玩家在平台完成抽卡體驗後結果暫存在鏈下,只有選擇 Claim兌換時才會正式鑄造成 NFT。若要取回實體卡,需執行 burn NFT → 實物兌回流程。
這樣的設計能兼顧體驗與成本,但也代表上鏈過程仍受平台伺服器控制,未達真正的 fully on-chain。理論上,每張卡牌應在生成時即封包為 NFT 並部署至智能合約,使其屬性與圖像全程可驗證;然而現階段多數平台仍停留在「半鏈上」階段,也因此引發了關於透明度與公平性的持續討論。
鏡頭拉遠:RWA 仍是 BNB 鏈的長線主賽道
刪文不等於唱衰。從策略視角看,RWA 依舊是 BNB 生態的長線重點:以最新第三方監測為例,BNB Chain 上的 RWA 規模約 5.04 億美元,已形成一定體量。且近月有大型資管機構將 RWA 平台擴展至 BNB Chain,看重其低費用、交易速度與合規資料工具鏈。 配合「One BNB」路線的整合式架構,從「發行—交易—存儲」到資料治理的鏈上閉環更完整,天然有利於更合規、可審計、可擴展的 RWA 應用。從這個角度看,「刪文降溫」與「主賽道聚焦」並不矛盾。
TCG 會成為 BNB 鏈上的下一個爆點嗎?
據CoinGecko數據顯示,2025年 8 月「代幣化寶可夢卡牌」單月交易量約 1.245 億美元,整體市場短期明顯升溫,較年初放大約 5.5 倍。而近年的公開統計也多次指出,稀有卡長期表現在若干區間跑贏標普 500,說明這一資產類別具備穿越 Web2 的「真金白銀」引流能力。 這波熱度雖主要在 Solana / Polygon,但從合規與基礎設施完備度看,BNB 鏈或遲早會跑出自己的「鏈上卡牌王者」。隨著社群熱度持續升溫,接下來誰能率先在鏈上做出現象級卡牌產品,也將成為話題焦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