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華爾街巨頭、監管平台與鏈上勢力同時押注未來,預測市場正從邊緣實驗變成全球資本的新戰場。
華爾街的押注:ICE 給 Polymarket 的資本門票
10 月 7 日,紐交所母公司 ICE 宣佈計劃對 Polymarket 投資最高 20 億美元,交易前估值約 80 億美元;同步拿下事件數據的全球分銷權,並開啟後續的代幣化合作,把「市場情緒指標」輸送到傳統交易網路中。這不是單純的財務投資,而是把「事件—機率—價格—數據」接上傳統金融的分發體系,預示預測市場將從邊陲資訊源,走向一級市場的決策看板。
Kalshi 合規模板:CFTC 監管下的擴張速度
僅過三天,另一端口的合規型平台 Kalshi 公佈新一輪逾 3 億美元融資,估值50 億美元;並啟動覆蓋 140+ 國家的單一全球流動性池擴張,把「受監管的事件合約」向全球鋪開,並把全年交易量目標拉到年化 500 億美元級。這條路徑代表「先合規、再擴張」的美式打法:用監管框架與清晰的結算標準,換取更廣泛的分銷與資金承接能力。 這一快一慢、兩條軌並行:一邊是加密原生的高速產品迭代,一邊是合規框架下的可複製擴張。
華語場景的缺口:想押「身邊事」,去哪裡?
10 月 13 日,Paramita投資總監在X上發文表示,「華人圈子還是不夠bullish預測市場,BNB Chain上真的缺一個,在用戶體驗上希望能有一堆和身邊事有關的內容的預測市場,比如CZ的mention market、外賣大戰預測、小米新車定價、春運人數、電影票房等等和微博熱搜有關的任何事件」。這種題材天然容易,流量可預期,不需要華麗的衍生結構,卻需要明確可驗證的結算標準、流動性,以及好用的手機端體驗。
BNB 的邀請:把預測市場搬上鏈,資金已備
就在呼聲之後,幣安聯合創辦人何一便公開回覆:「歡迎專業的朋友去 BNB 鏈上做預測市場,YZi Labs 投。」——等於把資源、流量與投資意向一次性擺上檯面。配套上,YZi Labs 近期還公布了規模 10 億美元的加速資金池與駐留計畫,明牌招募「事件定價」的基建與應用。對開發者而言,這意味著用戶流量、風控資源與資本三件套正逐步就位。
新入場選手:Opinion Labs 主網在即
同在10月,由 YZi Labs 支持的 Opinion Labs 的創辦人 Forrest 在 X 上表示主網即將上線,先前也已預告主網積分和激勵路線。若把這條訊號與 BNB 鏈的公開邀請拼起來,故事就更立體了:需求被明確點名 → 生態方給出資金/場地 → 新團隊準備進場做產品。對預測市場而言,這或意味著題庫更貼近生活、語言更本地化、結算口徑更清晰,而且更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堆出真正可玩、能留存的行動端產品。
穩定幣把「支付」變得更順滑,預測市場則把「資訊與真相」定價化。預測市場正在「從敘事變成基礎設施」的路上。 有了資本與合規加速,接下來的勝負手不在單一大事件,更在誰能承接「生活級場景」:題目設計是否清晰、結算標準是否可驗、做市與風控是否經得起「黑天鵝」。
你最想押的「身邊事」,會是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