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足球明星、世界杯門票、區塊鏈 NFT 遇上「付費參與」與「隨機抽獎」,法律可能已介入

「Right to Buy」背後的隨機機制
FIFA 旗下平台 FIFA Collect 推出的「Right to Buy(RTB)NFT」,依類型/隊伍不同,定價高達 US$999,標榜「擁有即享優先購票權」,但實際上這張票是否能用、能否以預期價值轉手,依賴的是隊伍晉級、抽籤幸運、二級市場需求。瑞士監管機構 GESPA 指出:用戶需要先付費,參與後結果具備隨機抽選元素,且有可能獲得金錢或門票等利益,從法律角度看對照瑞士博彩法,已具備「投注 + 機率 + 獲利」三要件。
為什麼「買 NFT」會被說成「涉賭」?
瑞士監管機構 GESPA 已就 FIFA Collect 向檢方提出刑事投訴。在瑞士,合法的博彩或是抽獎活動需取得特定許可。GESPA 預審認為,FIFA Collect 的競賽形式帶有「你放錢進來」→「看運氣/隊伍晉級」→「可能拿票/可能賠錢」的流程,因此歸為「彩票/體育博彩」範疇,而該平台未取得相應賭博許可。此外,部分同款 NFT 在二級市場價格曾高達 USD 30,000,相對原價有大幅溢價,也增添了「投機」色彩。
營收突破千萬、技術升級——但監管也升級了
FIFA Collect 平台自 2022 年推出以來,搭配 World Cup 2026 票務機制,據信銷售額已逼近 USD 1,500 萬。其技術路線也從 Algorand 轉至 Polygon ,再規劃建設自家 Avalanche 技術為底的「FIFA Blockchain」。這樣的布局,雖顯示品牌野心,但也讓其涉足複雜的法律與監管風險中。
粉絲經濟的新邊界:當票券變 NFT
這起案件超越足球圈,更映射出「當收藏品+票務+區塊鏈」融合時,普通 Web2 用戶也可能成為「投機者/參與者」。一邊是品牌努力用 NFT 拉近粉絲關係,另一邊是監管機構提醒:當「付費+等待機會」成為參與形式,就可能從藏品走向賭注。對所有想介入 Web3 體育票券/粉絲經濟的機構而言,這是一次被法律照進來的提醒。
FIFA Collect 這次刑事訴訟,更像是創新踩到了灰色地帶。品牌想用 NFT 拉近粉絲、粉絲想藉此更接近賽事,但當「收藏」多了一點抽獎和機率遊戲的刺激感,故事就不再單純,監管自然會多看兩眼。或許這正是 Web3 正在學的功課:怎麼在創意和規則之間,繼續把遊戲玩得有趣又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