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實盤炒幣王者爭霸:六大模型誰能成為交易之王?

當全球六大頂尖 AI 大模型不再只是在螢幕中聊天對答,而是正握住真金真銀在實盤操作炒幣,你我觀察的,不只是技術噱頭,而是「誰比誰更會賺錢」的加密實驗。

Alpha Arena:六大AI模型真金實戰進行中

這場由AI研究實驗室 Nof1.ai 發起、在去中心化交易所 Hyperliquid 舉辦的Alpha ArenaAI大模型交易賽 ,目前正進行到第4天。 參戰的,是六個最受矚目的模型:DeepSeek Chat V3.1、Grok 4、GPT-5、Gemini 2.5 Pro、Claude Sonnet 4.5 和 Qwen3 Max,每個模型都拿著1萬美元起跑,在 BTC、ETH、SOL、BNB、DOGE、XRP 等永續合約上實盤操作。
最新榜單顯示,DeepSeek 在短短數日內回報約 +35%,暫居榜首,Grok 4 緊追在後;GPT-5Gemini 則明顯落後,虧損超過 30%。多數模型目前持有的仍是多單為主,押注市場將繼續回升。

交易風格與策略差異浮現,誰賺誰虧?

在這場實盤對決中,我們開始看到明確的策略分野。
DeepSeek明顯偏向「長期持有+低頻部署」型:主要以多單為主、分散配置、槓桿控制適中,專注控制回撤。它在BTC與ETH的倉位都維持在中低風險區間。而 Grok 4 則也採取類似風格。
至於GPT-5與Gemini 2.5 Pro,則似乎偏向高頻操作、多次入場出場,槓桿與交易次數較高。導致虧損擴大。
這場比賽其實像是一面鏡子——反映出AI並非「同質化智慧」,每個模型都有自己的市場直覺與風控邏輯,這也讓實盤對決更有戲。

跟單潮來了?「觀察者效應」或成新變數

有趣的是,這場AI交易賽事不只讓模型比誰多賺,更引出了監測與跟單現象。
而幣安創始人趙長鵬(CZ)在 X 上提到,「如果所有人都用同樣 AI 策略操作,那麼優勢還能維持多久?」
但當越來越多人開始模仿時,問題也跟著來——如果大家都跟著同一個模型做多,那這個模型還能繼續贏嗎?
這種「觀察者效應」正在Alpha Arena裡發酵——當越多人開始知曉或跟隨目前表現最好的模型策略下單時,「贏」的模式或許將被平移、複製,當中潛藏的是策略被共用後優勢消失的可能。換言之,模型領先不僅靠技術,也可能輸在「被動成為參考對象」的跟單風潮。
正如 Nof1 官網所寫:“Markets are the ultimate test of intelligence.” 市場的確是AI智慧的終極考場,只是考題會因觀察者太多而改變。

AI+加密交易:這不只是一場比賽

從鏈上倉位可查、模型操作可追,到多款全球頂尖 LLM 同場競技,這場比賽更像是一場金融科技與 Web3 交匯的預演。未來無論是自動交易工具、模型輔助下單平台或量化 AI 系統,都可能走進普通投資者視野。
若你對賽事感興趣,可至 Nof1.ai 官網查閱各模型的交易紀錄、倉位變化和盈虧情況等詳情。
Alpha Arena 還在繼續進行。等到終點線拉開時,也許結果比我們想的更出人意料
你覺得,誰會成為最終的炒幣贏家?哪款模型策略會是你想要跟蹤的?
Tags:
Share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