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特赦 CZ:從牢獄到自由,一場加密秩序的重寫

一紙總統令,讓CZ 從「被定罪的創辦人」變回「產業自由人」,市場與權力的界線再次模糊。

從認罪到赦免:一場從法庭走到白宮的反轉

2023 年,趙長鵬(CZ)因幣安未有效落實《銀行保密法》(BSA)下的反洗錢規範,承認相關責任,辭任 CEO;並在 2024 年入獄服刑近四個月;幣安本身則支付超過 43 億美元罰金,成為加密史上最大和解案之一。
一年後,白宮簽署特赦令,理由是「終結拜登政府對加密產業的戰爭」。特朗普公開表示「他不該坐牢」; 而 CZ 隨即在X發文致謝,稱「將盡全力協助使美國成為加密之都」。這場從法庭到白宮的劇情翻轉,意味著權力敘事的全面倒轉——從懲戒個人到重新擁抱產業。

預測市場的提前定價:敘事在鏈上先被量化

在政治操作之外,鏈上的市場早已聞到風向。自 10 月中旬起,預測市場上「特朗普將赦免 CZ」的合約價格一路攀升,部分地址從 9 月底開始分批買入,最終在消息落地後獲得數倍收益。
這是一次典型的資訊定價實驗:情緒在鏈上被量化、政策變數被交易,讓「特赦」不只是新聞事件,更是投資人可提前下注的敘事。從 Kalshi 到 Polymarket,市場對政治與加密的交纏越來越熟練,甚至比白宮新聞稿更快反映現實。

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回擺

特赦消息一出,BNB 隨即上漲近 6%,短線資金湧回平台幣與交易所板塊。就在事件發生前,BNB 已在 Coinbase 和 Robinhood 平台重新開放交易,象徵其逐步走回美國主流市場。
這種同步節奏,透露出更深的結構變化——監管端開始放軟,市場端提前布局。幣安重返合規入口的信號,也在這一刻被政策正式背書。

從情緒到結構:市場的即時回應

當晚鏈上數據顯示,BNB 交易量暴增、穩定幣流向主要交易所;多個社群討論從「特赦是否合理」轉向「這是否代表美國重啟加密戰略」。政策文件雖慢,市場卻早已給出自己的答案。
而對於經歷兩年整頓的產業來說,這場「反轉」不只是情緒修復,更像是一場結構性喘息。

特赦之後:自由與監管的邊界

從法律效果看,特赦可免除聯邦層面的定罪與刑罰後果,也意味著 CZ 在認罪協議下的若干限制有機會被解除,社群用戶直言「特赦可能讓他重返幣安」。但角色如何回歸、監管部門對幣安的後續監察與合規驗收,仍是接下來的觀察主線。
Tags:
Share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