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 月 27 日,JPYC 正式在日本發行——一枚可 1:1 兌換日圓、由銀行存款與日本政府債券(JGB)背書的穩定幣,為日本金融鏈上化按下實戰鍵。
監管底色下的穩健發行
JPYC 由 JPYC Inc. 發行,按日本《資金決済法》框架運作,承諾與日圓等值兌換,儲備以國內存款與 JGB 構成;為促進早期採用,發行方暫免交易手續費,收益來自持有 JGB 的利息。官方目標是三年內達到 10 萬億日圓(約 66 億 美元)左右的發行規模。此舉背後不僅僅是產品推出,更是日本在 2023 版穩定幣法規修訂後,監管機制邁向實務運作的一大步。日本央行副行長氷見野良三(Ryozo Himino)近期亦談到,穩定幣可能成為全球支付系統的重要參與者,部分替代傳統存款功能,為市場定下「可用、可管」的基調。
多鏈佈局與企業協作啟動
JPYC 同時宣布其發行/兌換平台 “JPYC EX” 已同步上線,支援包括 Ethereum、Avalanche、Polygon 等多條公鏈。
此外,已有數家日本公司公開表示將整合 JPYC 作為支付/結算選項,例如 Densan System 為零售與電商場景開發 JPYC 支付系統,直指商戶端的費用、對賬與到帳效率痛點;Asteria以企業資料整合工具「Warp」提供 JPYC 介面,協助無程式背景的企業將穩定幣納入內部流程與對外收付;HashPort作為錢包與鏈上服務提供者,計畫在其產品中支援 JPYC 的交易與資產管理;日本漫畫平台Comilio,將導入 JPYC 作為內容創作與出金的結算手段,有助於降低銀行匯款成本並支援海外創作者收款。
這些案例的共通點,是把 JPYC 放在「實際用得到」的流程節點:商戶收款、企業內部轉帳、以及數位內容平台的跨境支付。與其說是新幣上線,更像是把「日圓」搬到一套可審計、可自動化的結算網路裡。
「鏈上日圓」的全球定位
與多數亞洲貨幣穩定幣僅限國內使用不同,日圓具有自由兌換與國際地位的優勢。觀察者指出,JPYC 可能成為亞洲鏈上 USD/JPY (美元/日圓)交易對的重要一環。而對全球而言,這也是美元主導的穩定幣市場的一次小幅變化。當然,日圓穩定幣的真正影響仍需時間檢驗 — 特別是在美元之外開闢另一條「鏈上貨幣通道」的可能性。
普及仍需時間:習慣與生態待建
雖然 JPYC 已經問世,但在消費者習慣仍以現金與信用卡為主的日本市場,全面普及仍被視為一段路程。前日本銀行(Bank of Japan)高管 Tomoyuki Shimoda 稱,若要真正廣泛使用,需要至少兩至三年時間。此外,穩定幣的核心用途是否會落地於跨境結算、企業轉帳、或者零售支付,仍與平台整合、生態建設密切相關,而這場「從監管啟動到使用落地」的過程才剛起步。
JPYC 把「日圓」帶上鏈,開的是一條合規、可驗證的路;你認為,最先感受到變化的會是商戶端、內容平台,還是企業的跨境結算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