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雲背後的 ETH 戰略:雲鋒金融入手 10,000 枚以太坊

ETH 成為雲鋒金融新的「底層燃料」,金融圈的視線悄然轉向。

從儲備資產到 Web3 引擎:一枚 ETH 的裂變意義

2025 年 9 月初,香港上市金融科技公司雲鋒金融(股票代號:00376.HK)宣布,利用其現金儲備購入 10,000 枚以太坊(ETH),總金額約為 4,400 萬美元,並將其計入公司財報的投資資產部分。

這一舉措不僅是一次資產配置,更是雲鋒金融在 Web3 領域的戰略布局。以太坊作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加密貨幣,其 Proof of Stake(PoS)機制提供的質押收益、去中心化金融(DeFi)應用的基礎設施,以及與現實世界資產(RWA)代幣化的潛力,使其成為金融機構在數字資產領域的重要選擇。
雲鋒金融的這一動作,標誌著傳統金融機構在資產配置中開始納入 Web3 元素,為未來可能的數字金融場景鋪路。

馬雲間接入局:金融圈看得見的微妙信號

雲鋒金融的股權結構中,馬雲透過雲鋒基金持有約 11.15% 的股權。雖然此次以太坊的購入並非馬雲的直接投资操作,但市場普遍將其視為馬雲對 Web3 與數字資產領域的間接布局這一布局既低調又具有象徵意義:一方面展示了對加密資產的認可,另一方面也為集團未來在 RWA 代幣化、DeFi 等領域提供操作空間。對金融圈而言,這是一個可見的微妙信號——傳統金融巨頭正在試水 Web3,但方式仍保持謹慎與策略性。

股價波動不激烈:市場保持謹慎

消息公布後,雲鋒金融的股價並未出現劇烈波動,9 月 3 日當天盤中甚至一度小幅下跌約 4.1%。市場的冷靜反應,或許反映出投資者對這類創新舉措仍持觀望態度。部分分析師認為,ETH 的波動性以及監管不確定性讓市場暫時保持謹慎;同時,也可能是因為投資者尚未完全消化這種「傳統金融進入數字資產」的深層意義。無論如何,股價的平穩提供了時間窗口,讓市場慢慢理解這筆交易背後的戰略布局。

機構跟進:傳統金融機構的數字資產布局

雲鋒金融的行動並非孤例。近期,多家機構和上市公司如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(BMNR), SharpLink Gaming(SBET), The Ether Machine, BTCS Inc., BlackRock等,都在累積大量 ETH 作為戰略資產,將以太坊視為新一代企業財庫的關鍵組成部分。
對於香港及華語金融圈而言,雲鋒的動作不僅是單一事件,而是顯示出機構級資本正在逐步接納、整合並探索區塊鏈技術與數字資產應用。

結語:金融轉型的靜默推手

雲鋒金融購入 10,000 枚 ETH,既不是秀場表演,也不是炒作噱頭,而是一場靜靜展開的戰略佈局。它為傳統金融與 Web3 之間的橋樑鋪設了第一塊石板,也給市場提供了一個觀察窗口:ETH 將在未來的支付、保險、流動性治理甚至 RWA 代幣化中扮演更重要角色。
在這波低調卻意義深遠的布局中,我們看到傳統金融在 Web3 轉型的路上,正一步步積累「實戰經驗」。你認為,這將對香港金融業的 Web3 轉型帶來多大影響?

Tags:
Share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