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yperliquid USDH 發行權之爭:誰能掌握新一輪穩定幣話語權?

幾家頂級機構同台競標,一枚穩定幣的未來正牽動著整個鏈圈的神經。

USDH 成為新戰場

Hyperliquid 作為今年爆紅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台,近期拋出的 USDH 穩定幣發行權 成為全網焦點。不同於以往單一團隊自建穩定幣的模式,這次 Hyperliquid 開放競標機制,邀請多家機構遞交提案,最後由驗證者投票決定誰能獲得 USDH 的「官方 ticker」。
截至目前,已知至少有 Paxos、Ethena、Frax、Agora 以及 Native Markets 等五大陣營加入角逐。從傳統合規牌照到去中心化兌換方案,從收益回饋模式到資產背書策略,這場比拼更像是一場「全球穩定幣頂流」的公開擂台。

 

機構之間的不同盤算

各家提案背後都有各自的盤算:

- Paxos 提出構建一個「Hyperliquid-first」且完全合規的 USDH 穩定幣,符合法規如美國 GENIUS Act 與歐盟 MiCA,主打安全與合規優勢;並承諾將 95% 的利息收入用於回購 HYPE 代幣,意圖直接反哺 Hyperliquid 生態;
- Ethena 借助自家 USDe 穩定幣近期迅猛增長的勢頭,同時已對 Hyperliquid 生態的重要參與者 Based 投入數百萬美元戰略投資並建立合作夥伴關係,顯示其深度綁定的意圖;
- Frax 背景資源強大,設想讓 USDH 與 USDC、USDT 等傳統穩定幣之間形成無縫兌換,營造多幣共生格局;
- Agora 聯盟 則更為激進,提出將 100% 的收益回饋給 Hyperliquid,用「利益最大化」來博取社區青睞;
- Native Markets 主打與 Hyperliquid 原生生態的高度契合,但有社群質疑其提案可能提前獲得通知,因為其地址僅在 Hyperliquid 公告前約五小時被注資,引發公平性爭議。

這場比拼不只是技術與商業模式的較量,更關乎誰能在新一代去中心化市場中掌握話語權。

去中心化理想與現實拉鋸

隨著提案陸續公開,社群內部也爆發不少討論。有聲音擔憂,若部分提案與大型支付或中心化企業過度綁定,例如 Stripe 的參與,可能讓 Hyperliquid 的「經濟主權」面臨風險,削弱原本的去中心化精神。
同時,社區還提醒用戶注意提案相關文件的安全風險,避免在子頻道下載未知檔案。這也從側面反映出,USDH 已不僅是交易工具,而是一場涉及治理、資安與價值觀的全方位考驗。

 

數據背後的野心

從數據層面看,Hyperliquid 8 月交易量突破 4000 億美元,市佔率一度衝至 70%,已成為去中心化衍生品領域的「黑馬」。這樣的基礎,讓 USDH 擁有天然的流通場景。
有觀點指出,若 USDH 成功全面替代 USDC 作為平台內主流穩定幣,可能直接讓 USDC 的市場流通量縮水約 7%。這不僅會改變 Hyperliquid 的結算邏輯,更可能衝擊整個穩定幣格局。
市場也給出了即時反應 —— 自 USDH 提案公開以來,HYPE 代幣價格已上漲超過 9%,觸及51.58美元,創歷史新高。資本的情緒與投票的走向正在形成共振。

 

一場創新的治理實驗

根據規劃,最終的 USDH ticker 使用權將由驗證者於 9 月 14 日投票決定。值得注意的是,即便某一方勝出,也不意味其他穩定幣會被排除,Hyperliquid 仍將保持多幣並行的格局。
這場競爭背後,更像是一場實驗 —— 如何在去中心化治理框架下,平衡機構利益、社區意志與市場效率。這不僅是 Hyperliquid 的考題,也將為整個行業提供一個可供借鑑的範例。

 

結語

Hyperliquid USDH 的爭奪,不只是誰能發行一枚穩定幣,而是誰能在下一階段的加密金融版圖中,奠定「核心穩定幣」的地位。這場角力,將在接下來一週進入白熱化。你覺得誰最有機會拿下最後的發行權?這枚新型穩定幣又會如何改寫市場格局?

Tags:
Share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