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C 開綠燈:現貨加密 ETF 迎來「快車道」

美國 SEC 終於按下加速鍵,現貨加密 ETF 不再逐案漫長等待,而是走向「通用上市規則」的全新時代。

一場監管轉折的信號

9 月 18 日,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通過最新規則,允許包括紐交所、納斯達克、Cboe 在內的交易所,採用「通用上市標準(Generic Listing Standards)」來上架現貨加密 ETF。這意味著過去需耗時最長 240 天的逐案審查,如今最快 75 天內即可完成程序。

這不只是效率的提升,更像是政策層面的表態:加密資產 ETF 不再是「特例」,而被放入與傳統商品型 ETF 相同的規則框架中。

SEC 主席 Paul S. Atkins 表示,此次批准通用上市標準,旨在在美國受信任的資本市場內,降低進入門檻、擴大投資者選擇,以及促進數位資產創新。

 

 

舞台向更多代幣開放

過去一年,比特幣與以太坊 ETF 陸續獲批,已經成為市場的主角。然而,新的規則將舞台向更多代幣開放。

Solana、XRP、Litecoin等多項提案正在等待批准中,甚至部分市場關注度高的代幣如Dogecoin,都可能因這項規則而更快迎來 ETF 產品。這將為傳統投資者提供更多元的加密資產配置工具,也進一步模糊了「Web2 金融」與「Web3 世界」之間的邊界。
對於普通投資人來說,這不再只是幣圈的話題,而是會在券商 app、退休基金帳戶,甚至金融新聞中頻繁出現的新選項。

 

 

爭議聲音與投資者保護

當然,並非所有人都拍手叫好。SEC 委員會內部已有不同聲音,擔心快速放行可能導致投資人風險被忽略。正如SEC 委員 Caroline A. Crenshaw 強調:「對於仍具新穎性、尚未充分驗證的數位資產 ETP,以精簡程序快速上架並不合適。」畢竟,加密資產的波動性、流動性,以及監管定義仍存在灰色地帶。

如何在推進創新與保護投資者之間取得平衡,依舊是 SEC 接下來需要面對的核心課題。
這場規則鬆綁,某種程度上也將美國監管的分歧推向檯面:一方面是讓市場運行更有效率,另一方面則是如何避免在「狂熱」中犧牲投資者保障。

 

 

全球市場的迴響

值得注意的是,美國的這一步,不僅影響華爾街,也牽動全球。香港、新加坡等地正積極推動自己的加密資產框架,而 SEC 的舉措,或許會間接影響其他司法管轄區的監管取態。
對華語地區的投資者而言,這不僅是一則國際新聞,更可能在未來幾個月,透過跨境金融產品或資產配置選項,實際影響資金流向與市場情緒。

SEC 此番「開綠燈」,為現貨加密 ETF 打開了更清晰、可預測的快車道。
它既是監管框架走向成熟的訊號,也是市場選擇權擴大的信號。但最終能否形成健康的市場秩序,仍有待觀察。

Tags:
Share: